AI机器人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者:孙雅琼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10

1.前言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AI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开设“AI机器人”微专业,旨在提升学生在AI机器人领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

2.专业简介

本微专业以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为实践基础,机电、控制等专业为理论基础而建设。工训中心是集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依托23000 m2实践场地和4000余套教学装备,构建有“学创、训创、赛创、科创、用创”五融合式双创实践平台。机电学院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控制学院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近5年,本团队指导学生参加AI机器人相关竞赛,获国奖180余项、省奖1000余项。

本微专业具有4个优势特色:

  • 行业需求引领: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AI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水平创新实践人才;

  • 产学研赛融合:围绕AI机器人研发,有效实施“产、学、研、赛”一体化培养,打造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双创课程体系;

  • 做中学、学中做:工程项目贯穿课程全过程,突出“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能创新”的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协调发展。

  • 师资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结构层次、学科分布、年龄梯队合理,中、青年教师比例为9:16,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4%

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速度快,市场规模大。近5年,AI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千亿元级,增长率为20%左右。知识体系全、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行业急需,人才缺口达百万。

3.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AI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依托前沿项目引领、品牌赛事驱动、跨学科师生联动的实践教育平台,引导理工科学生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系统化实践能力、高层次创业素质,以掌握AI机器人的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知识。学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1)掌握AI机器人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以AI机器人研发为主线并贯穿各门课程,引导学生构建以原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的“机械-电路-控制”特色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2)掌握AI机器人相关实践技术。能够针对新型AI机器人的开发要求,开展结构设计与组装、电路设计与调试、控制设计与调试。

3)初步具备AI机器人研发所需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通过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调试、发明专项训练、智能样机研发实战及学科竞赛等环节学习实践,构建完整的AI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具备精益求精的科研创新素质、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课程设置

本专业围绕AI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开设7门核心课程,包括:AI创新与AI发明、机电创新与实践、电子科技创新实践、水中机器人技术与实践、NAO机器人技术与实践、无人飞行器技术与实践、AI机器人创新实战。其中,第1-3门为基础课程,第4-6门为特色课程,第7门为综合实践课程。

本专业的所有课程间具有良好的支撑关系,对培养目标也具有较好的支撑作用。支撑关系如下图所示:

1)建议先修课程

 ①高等数学、c语言;

 ②至少完成下述1门课程学习:

工程制图,或大学物理,或电工电子,或Python语言,或人工智能。

2)微专课程特色:

 ①跨学科7门课程全部属于新建跨学科课程,能很好地支撑AI机器人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②前沿性:课程不拘泥于课本教材,每门课程都基于最新研究报道不同程度地开展案例教学,讲授前沿动态;

 ③挑战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挑战度,如《创新实践》跨越传统教学范围和高度,引入作品的研发设计、部件制作、整机组装调试等内容,与工程项目无缝衔接;

 ④实践性:工程专项(小项目)贯穿前6门“理论+实践”课程,工程综合项目(大项目)贯穿第7门综合实践课,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44%,呈现“注重实践、边学边做”的教学特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⑤赛课结合:微专课程与10余项高级赛事无缝衔接,主要赛事如下:

  •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

  • 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原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

  •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CURC

  •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

  •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⑥产学融合:与多家相关企业深度合作,提升学生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能力。

  • 与青岛中石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展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创新竞赛;

  • 与青岛澳氏集团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料机器人等领域的探究教学实践;

  • 与山东风向标智航装备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展前沿无人机项目探究、现场无人机试飞等实践教学活动。

 ⑦灵活性:课程教学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研究结合、课内探究与竞赛实战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

5.教学安排

1)组班形式

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利用小学期/正常学期周末集中授课;一般为2学年(4学期,含暑假),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2)授课方式、授课时间

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下表:

AI机器人(微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内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上课方式

合计

讲授

实践

1

AI创新与AI发明

2

32

32

0

1

考查

线上线下混合

2

机电创新与实践

2

36

24

12

1

3

电子科技创新实践

2

36

24

12

2

4

水中机器人技术与实践

2

36

24

12

2

5

NAO机器人技术与实践

2

36

24

12

3

6

无人飞行器技术与实践

2

36

24

12

3

7

AI机器人创新实战

4

88

16

72

4

合计

16

300

168

132




6.学费

学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根据学分收取,若中途退课,所交选课费不予退还。

7.学制、考核及毕业证书

1)成绩:微专业课程成绩由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管理,以“微专业”属性显示在成绩单上,不纳入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2)学制:一般为2学年(4学期,含暑假),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3)成绩及毕业证书: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学校颁发“AI机器人”微专业证书。未达到微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要求的,所修课程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记入成绩单。

8.招生对象及要求

1)招生年级:大一、大二学生,在主修年限内,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学生,无欠学分情况,符合开设专业的修读要求,拟招生人数30(实际招生人数根据修读报名情况适当调整)。

2)专业要求: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招收对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科研活动等感兴趣的本科生,并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英文读写能力。

9.班级管理

配备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本专业管理将严格遵循学校指导,成立AI机器人微专业管理小组,依托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1“班主任+学业导师”制。班主任全面统筹专业各方面工作,学业导师指导学员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

2择优推荐加入科研团队。对“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方向有浓厚科研兴趣的学生,可择优协助加入中心创新团队,提供日常科研训练及学业指导,参与各类型大创项目和竞赛,提升综合科研素养及创新能力。

10.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按学校要求统一报名,选拔方式如下:

1)报名办法:

学生自愿报名,并提交申请表及相关竞赛获奖证明材料。

2)选拔方式:

基本原则: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择优录取。

具体办法:工训中心组织跨学科专家评议小组,讨论拟定评分标准,重点考察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科研潜质等综合素质。专家根据申报材料,分项匿名打分。按照综合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接收学生名单。

11.联系方式

AI微专业招生办  马老师:15610458285604441186@qq.com

刘老师:18561510989365190925@qq.com

QQ群二维码: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

202465


附:部分学生创新作品

作品:机器鱼

作品: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

作品:智能垃圾分类箱

作品:NAO机器人

作品:无人机


《AI机器人》微专业-招生简章-工训中心2024.docx

报名表.doc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