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优化语言服务和国际传播方略,推进“三国”(国别区域、国际组织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提质增效,2023年10月14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与福州译国译民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论坛在山东青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来自全国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参会,其中包括30多位全国各高校外国语学院负责人。学校党委副书记马国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旨发言专家与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校党委副书记马国顺致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副书记马国顺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学术校庆是今年校庆的重点内容,本次论坛契合国家重大战略,有助于提升语言服务和国际传播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成效,为解决我国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中的现实难题献智献策,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我校外语学科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前沿探索
山东大学马文教授作主旨发言
青年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马文教授以“语言研究服务国家健康治理:理据与路径”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问题、理据和路径三个方面分析了语言研究服务与国家健康治理之间的联系,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为背景,指出语言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助力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
郑州大学杨明星教授作主旨发言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杨明星教授以“区域国别外交话语分析与区域化、分众化传播”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基于外交话语的总体特征和学科价值,提出外交话语学的五个学科方向,总结了中国外交话语体系的五个子系统和五个体系,强调外交话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软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展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主编梁展教授以“全球史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未来”为题作主旨发言,指出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会拓宽世界文学的理解视阈,并基于全球史视角总结了世界文学研究的三大未来方向:一是扬弃注重国别文学研究的旧范式,追求各民族文学的内在和外在关联性;二是扬弃旧有的传播学方法论,将具有全球性的特有民族文学现象视作由本土传统出发对普遍文学现象的丰富和补充;三是在全球文学现象的普遍关联中寻求本民族文学的特质。
中国海洋大学于国栋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于国栋教授以“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人才的论辩能力培养”为题作主旨发言。于国栋教授以医患互动中的会话为案例语料,用多模态真实案例分析就诊时出现的会话难题与解决方案,指出优化医生就诊沟通使用的话语,可高效解决医患沟通不畅的难题,
齐鲁工业大学鞠玉梅教授作主旨发言
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鞠玉梅教授以“中国科技国际传播的话语修辞建构”为题作主旨发言,介绍了科技传播对国家身份建构的重要性,以“载人航天科技新闻话语的修辞构建”为例进行个案分析,突出强调了修辞研究领域的情感转向,指出人们应重新审视情感的修辞价值,关注科技新闻的情感话语与修辞构建研究。
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作线上主旨发言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以“外语素养与全球胜任力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围绕国家与命运共同体意识、全球胜任力和外语学科课程改革等三个问题展开论述,指出培养全球胜任力应从四个维度和三个指标出发,其中四个维度为全球议题的知识与理解力、跨文化知识和理解力、分析性思考、批判性思考,三个指标为知识、技能和态度。外语学科教育应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作主旨发言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全球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以“全球胜任力导向的‘三国’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创新”为题作主旨发言,强调外语学科人才培养应实现一系列转型升级,如:从双语到多语、从外语通到外国通、从思维能力到高阶思维能力、从表达能力到精准表达能力、从问题解决能力到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从知识积累到场景体验、从“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到“数智赋能-项目赋权-体验赋智”。同时强化语料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课程设置和实践体验,创设全场景塑造的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新生态,实现数智引领和全球胜任力导向的高质量“三国”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明友教授作主旨发言
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以“外语人话传播”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传播与传播学、言语交际功能与精准传播、国际传播外语人何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传播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活动,而传播能力以高效交际为目的,通过运用符号进行有效社会信息交流。国际传播中外语人的任务不能局限于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应实现外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并有机融入传播意识,优化外语人的专业技能,提升外语人的国际传播能力,积极担负外语人在国际传播中的任务与使命。
此外,本次论坛设置了“语言服务圆桌论坛”“国际传播圆桌论坛”“人才培养圆桌论坛”“学科建设圆桌论坛”等4个平行论坛,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集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各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共同交流相关经验和做法。
译国译民集团林世宋董事长作主旨发言
福州译国译民集团公司林世宋董事长作题为“译国译民集团实习实践探索”的主旨发言,介绍了译国译民集团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分享了公司在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新型的实习模式体系,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然而,当前能胜任国别区域、国际组织和国际传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本次论坛契合国家重大战略,为语言服务和国际传播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案,为解决我国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中的现实难题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