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文章终于被录用了,大家的心血和努力终于有了最好的结果。”在得知自己的科研成果登上国际顶刊时,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研一体化(电气信息类)张宇彪长舒了一口气。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其关于超低滞后石英晶体谐振湿敏传感器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成功发表。
“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有所突破”
一篇高水平论文的发表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实验与尝试,每一个结论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失败和迷茫,张宇彪和团队成员从未想过放弃,他们反复测试、不断修正,只为了得到一份准确而可靠的数据。大家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不断挖掘数据的内在规律,最终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张宇彪以第一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发表科研成果
“实验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方面是研究前期对于这个领域目前研究现状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实验测试过程中会出现比如像测试数据无法重复,以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张宇彪表示。为此团队对数据进行不断测量与分析,力求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张宇彪进行实验操作
最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静电纺丝醋酸纤维素/魔芋葡甘聚糖(CA/KGM)薄膜的石英晶体谐振型QCM湿敏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超低湿度滞后性,以及超快响应恢复时间以及稳定性等,拓展了传感器在环境湿敏检测、非接触式人机交互、人体呼吸检测等方面的多功能应用,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实验结果很有吸引力,非常有趣,对这一领域的读者很有价值,这项工作具有新颖性和重要性,符合在本期刊上发表的条件。”研究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有所突破,不断去探索,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成果的产出。”这是张宇彪成功的心得,也是他一直践行的理念。
“张老师的指导,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张冬至老师的指导是我坚持科研道路的动力,正是有了老师的倾囊相授,我才有今天的成绩。”对于张宇彪来说,张冬至教授不仅是他科研道路的领路人,更是他人生的领路人。
张冬至老师指导张宇彪开展实验
张冬至教授主要从事微纳传感技术与微系统、柔性电子技术与智能感知、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他深耕双创育人一线,用科研反哺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他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团队成员郗广帅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王兴伟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
张冬至团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正是有了张教授的指引,我才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才能更快地成长。”张宇彪从大一就进入学院的“新星”计划,自最初主持大创项目起,便跟随张老师开启他的科研之路,张老师深厚的学术涵养、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无尽的启发。
在石大,还有很多本科生正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探索未知。学校构建了“三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兴趣驱动,以大创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为牵引,为本科生搭建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学校实施优秀本科生“三进”提升计划,推进开云体育app下载苹果手机双创中心建设,深化本研一体化、理科实验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先遴选高层次人才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导师,推动本科生早进团队、早进项目、早进实验室,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无止境,石大为我插上创新的翅膀”
始于热爱,忠于坚持。张宇彪在大一进入学校本研一体班后,便树立了自己的科研梦想,立志在学术的道路上有一番作为。
张宇彪主持项目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
从科研小白到发表顶级期刊,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科研的投入和热爱。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到“互联网+”大赛、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一系列赛事,张宇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还处于本科阶段的他已经在高水平双创竞赛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全国21项);作为团队骨干成员(本科生排名第一)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家级银奖。
学校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获佳绩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术初心激励着他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在石大这片沃土上,张宇彪和无数立志学术的青年学生一样,正朝着自己的科研梦想不断攀登,在创新的道路上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