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徐永涛《师德修养之三境界》

作者: 发布者:肖凡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12-06 浏览次数:628

师德修养之三境界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徐永涛

中华传统文化是极重道德修养的,而对于肩负“传道受业解惑”重任的师者群体,其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教化和国民素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即为修养,则有境界,以笔者的理解,师德修养可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可称为自制境界,须“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处在这一境界的师者,知道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遵守的规范和不能触碰的道德红线,并能不断克制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老师。在一个时代里,社会对师德会形成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如遵守教育法规、认真备课上课、公平对待学生、杜绝以职谋私等。这些师德的自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有的规范往往与人的“直接欲望”相悖,需要不断克服“人欲”,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是面对功利主义和不公正现象时,仍能坚守师德,不为所动。而且不止做到人前克制,还要做到“慎独”,真正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铁律,不越雷池半步。只有这样长时间的磨砺自己、修养自己,才能写好一个方正的“师”字。此境界虽为第一境界,但要做到殊为不易,它是养成良好师德的起步和基础。很多为人师者,就是在师德规范的考验面前投降,社会上不断爆出的师德不良事件,如丧失公正、学术腐败、收受贿赂、猥亵学生等,正说明师德规范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二境界可称为自觉境界,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处于这一境界的师者,意识到作为教师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深深的认同感,他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关爱自己的学生,愿意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加之第一阶段的克制和修养功夫,已经将师德规范深深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进入这一境界的师者能够自觉地维护教师这一称号的尊严和声誉,愿意将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身到立德树人的事业中去,不断地增进学识、提高教法、修养师德,他们的一言一行足以成为学生学习之师范,也是同辈效仿之楷模,受到大众的尊重和爱戴。

第三境界可称为自由境界,以“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进入此境界的师者,领悟到作为师者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在他们的身上,实现了社会进步要求、人的发展需求和自我实现追求三种价值的统一,达到一种智慧和修养的自由境界。他们以近乎朝圣的心态去完善自己的学识,提高师者素养和师德修养,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把爱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他们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人的个性化和最大化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点亮别人。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格魅力的光辉,一言一行都能打动人心、启人智慧,令人顿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之感。他们的卓越引领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师德的觉解和修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条不断克制小我、成就大我、奉献全我之路,让我们向在这条路上坚守初心、执著前行的师者们致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