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青春 —— 陈月明
发布时间: 2018-09-27  作者:  浏览次数: 558

    对于人来说,青春是一个年龄段。

    到目前为止,这个年龄段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我认为青春应该属于一个人最具活力的年龄段。我暂且认为从1845岁。

    我的青春应该是在大学、助教、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度过的。

回忆是幸福的,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曾经说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回忆是痛苦的,因为青春不可能重来。

    回忆总是在幸福和痛苦中交错进行。

    我愿意把我青春中各个阶段回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大学时代(1955.9-1960.7

    当我接到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矿藏开采与经营》的录取通知书时,心情无比激动。我在家排行老三,1949年解放后我哥和姐即参加革命,成为地方干部和人民解放军的一员,现在我又可以从普通小镇来到祖国的首都北京。

  从1955年开始,大学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长达五年的大学生活中,除了学习外, 经常回忆三件事。

  119583月,参加新建十三陵水库的劳动。

  在轰轰烈烈的修水库中,每天为水库挖土、挑土的劳动中,其劳动强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下来吃饭是最香的,睡觉是最最死的。我们经受了艰苦劳动的考验。

  219587月到19584月川中石油会战。

    19583月四川中部南充、龙女寺和蓬莱三个构造同时出油,石油部组织了川中石油大会战,我们有幸以学生身份与全国精兵强将参加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会战。

我们采55学生和部分老师组织了两个试油作业队,每个班配备了老工人,日以继夜的进行捞砂恢复生产作业,我们要爬上20米左右的钻井井架二层平台工作,平台上有油污很滑,不小心就可能掉下来,后果不可想象。可以说我们是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319601月至6月底青海油田会战。

    1959年青海冷湖油田相继投入开发,急需人才,学校让采55组成15人的小分队,奔赴青海。当我们经过当金山口,来到冷湖四号时,这里是海拔2000多米,在一片沙漠中覆盖了芒芒大雪,住进了布帐篷,气温下降到零下20多度。当时是困难时期,可以说是饥寒交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在小山头上的油井,由于气压低,走一步都要喘一口气,但当我们看到抽油机在转动,原油在管线中流动,心情都很激动,一边管理生产,一边还要搞技术革新。我们经受了生活和环境的考验。

    经过五年的大学生活,我们实践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确立了“到祖国最需要和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人生观。

    2.助教时代(1960.7-1966.5

    196071日,当我们准备在青海油田一直工作下去,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让我们立即回校进行毕业分配,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工作半年的青海冷湖油田。

回到学校,我们没有进行毕业教育,也没有填写毕业分配志愿就直接分配到采油教研室当老师。

    在近六年的助教生涯中,我二次到大庆油田带毕业设计,二次到玉门油田带生产实习,一次到胜利油田带学生参加胜利油田会战,带学生后继续留下来参加会战。我印象最深的有二件事。

    11960年下半年玉门油田带生产实习。

    当时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的初期,学生全部到采油作业队三班倒,实习队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思想埋葬在戈壁滩上》,师生们经历了生活最艰苦、劳动最艰难和环境最恶劣的考验。

    经历这些考验的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成为油田生产的领导和技术骨干,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19642月至19651月胜利油田大会战。

   1962923日山东东营村附近的营2井打出了高产油井

取名为923厂,开展了油田大会战。北京石油学院派出了地质和采油的老师和59级的学生,于19642月参加了大会战。我上半年带采59的学生进行会战,下半年学生毕业后,我分配在当时的地质指挥所试油室组织油田初期的试油工作。

    胜利油田会战是继大庆油田会战后最大规模的会战,而且是在我国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会战,当时的石油部高度重视,余秋里、康世恩等部领导亲自坐阵,李德生、翟光明、秦同洛等一大批专家现场指挥,广大技术干部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夜以继日的工作。我记得我们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到现场具体指导工作,当时没有汽车,有时连自行车都没有,只有步行去,一般要2个多小时。在现场工作和午餐后,再花二个多小时回到基地。晚餐后就启动了晚上模式,一般是总结一天的工作,然后到11点左右要进行一天的评比,挿五面红旗,包括思想、学习和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60年代初期,我国石油工业继大庆后,又有胜利、大港,然后是华北、中原、江汉等油田的投入生产,多是用这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发展起来的。从1958年开始,我基本上是在大会战中锻炼和成长的,这种经历为我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文化大革命时代(1966.6-1976.10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我们这一代应该最宝贵的青春,应该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之年。回忆这十年,1969年底一夜之间,我们从北京搬到了盐碱滩的山东胜利油田。我对胜利油田并不陌生,因为在最艰苦的1964年我在这里奋斗了一年,对油田有深厚的感情,我可以在胜利油田带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回忆在胜利油田的十年,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

  1) 19697月,为响应毛主席从工人中培养大学生,即来胜利油田筹办采油训练班。采油训练班结束后,编写了《采油工人技术手册》,约40余万字,197111月由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弥补了“文化大革命”中无采油技术书可读的情况。

  2) 1972年开始,历经2年多时间,于1974年完成采油技术手册初稿,当时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刚刚恢复,终于1977年出版,全书约85万字,共印5万余册。这本手册是目前为止3 次修订手册中的第一本,应该是最全的、也是最好的第一本。

  3)197474级工农兵学员进校,由我全程负责教学计划、生产、劳动和毕业设计等事项,一直到1977年毕业,也算是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教学的贡献

    4. 改革开放初期(1977.1-1982.12

 197610月,粉碎了四人帮,标志着1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开启了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我们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我有幸选派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作访问学者。

    19791-1980.5 参加了出国英语学习班,通过了全国英语考试。

    1980.5-1982.12 作为我国首批访问学者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石油工程系和经济地质局进修和工作。我有以下收获:

    1)见证了从大型计算机到微型计算机发展全过程。

    2)见证了计算机编程语言发展全过程。

    3)见证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发和应用全过程。

    4)见证了稠油开发技术发展全过程。

    学成回国后,我可以讲授采油专业英语、计算机编程语言、油藏数值模拟、注蒸汽热力采油等。1983年起参加了《六五》国家注蒸汽热力采油的项目。

    5.结尾

    我们经历了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过程,青春为我们奠定了一生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一直工作到75岁回到北京,应该说从60岁到75岁是我工作的黄金时代。我培养和毕业了17名博士生,首次讲授了油藏经营管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开发科学与技术进展等硕士和博士生课程。出版了“油藏经营管理”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与技术”二本专著。

    我将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路而奋勇前进。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林大北路1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开云kaiyun首页入口 北京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62345233
Baidu
map